|
儿童节快到了,省检科院实验室专家帮你把关玩具安全" Y$ c0 B1 Q* U
塑料玩具,手感越软越可疑+ z2 k$ @* D' E
识别玩具是否合格,不妨试试这三招 六一将至,玩具市场迎来又一个销售高潮。近日曝光的“国内外玩具双重标准”、“塑料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毒害儿童”等等消息,令不少家长忧心忡忡。如何选择市场上的玩具,让孩子们可以放心玩耍?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院(简称省检科院)实验室有关专家。 重金属:铅和铬易超标# U8 s+ e% L6 w
9 o( U2 m- {7 |: C+ k" A4 o% q! K2 W2 X 省检科院玩具实验室负责人徐晓春介绍,在国家规定的玩具金属含量表中,主要涉及8种重金属:锑、砷、钡、镉、铬、铅、汞、硒,其中铬和铅的含量最容易超标。 徐工程师表示,重金属含量凭肉眼、气味无法判断,一定要通过专门的机构、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。“家长在购买玩具时,一定要看包装上有没有3C认证标志,一般有3C认证标志的企业,在玩具生产技术上比较成熟,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性很小。” 邻苯二甲酸酯:手感越软越可疑
8 k( O8 N2 R" V% c" W5 A/ F
- D4 W t+ [6 F$ W7 { 徐工程师介绍,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常用的增塑剂。目前,我国对其含量没有相关规定,但欧盟对此有严格标准:玩具中一律不允许含有邻苯二甲酸酯(DEHP)、邻苯二甲二丁酯(DBP)和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(BBP),将之定义为再生有毒物质。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通常用于增强聚合物的塑性,使之伸长率、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,因此常出现在柔软的塑料制品中,“如水上用品,游泳圈、浮板等,以及童车的车把等,因此,越软、手感越好的塑料制品,含量可能越高。” 徐工程师表示,热水泡、水洗对于减少邻苯类成分没有作用,只能在购买时多加注意。 识别玩具是否合格,试试这三招
9 v* H: }4 X" ?/ J+ f
& w3 Y2 o: I7 }& h. P 一般家庭没有检测仪器,如何判断玩具是否安全?省检科院玩具实验室也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些简易方法。 $ ?; L% t6 C1 i1 s
1、玩具小零件,须大于五号电池 很多孩子都喜欢把小东西往嘴里塞,玩具零件太小,可能会被孩子吞咽,引发窒息等危险。实验室测量玩具小零件有专门的仪器,而一般家庭也可以有简便办法:实验室小零件试验器的口子直径为31.7毫米,家长可以按照这个尺寸在纸上剪一个圆孔,球形小零件只要钻不过这个孔,就说明符合标准;而更多非球形的小零件,我们可以肉眼判断,五号电池基本上正好符合小零件的大小安全范围,玩具零件如果大于五号电池,肯定是安全的。 2、弹性绳索别超过22厘米 玩具上的绳索,特别是弹性绳索,不符合标准容易导致儿童(特别是不满18个月的儿童)被勒住,进而引起窒息,国家标准规定:标注18个月以下的儿童玩具,绳索被施加25牛顿的拉力后,绳索自由长度应小于22厘米。家长可以看看自家的玩具,如果带有挂绳的,可以两手用中等力度拉伸,看看会不会超过22厘米。 3、塑料薄膜应比超市塑料袋厚 塑料薄膜也可能导致儿童窒息危险,国家标准为:薄膜厚度必须大于0.038毫米。这个数字实在太小了,家长可以将玩具上的薄膜与超市提供的塑料袋进行对比,如果明显比塑料袋薄,可能会有安全问题,最好远离儿童。 3C认证有专门网站) e4 N4 z% e* W) b( C0 m0 x: c" B
/ T3 a1 z& ?7 z) c
塑胶玩具自2005年起列入国家3C产品认证范围,所有的塑胶玩具都必须由通过认证并获得3C认证证书的玩具企业所生产。 省检科院玩具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,市场鱼龙混杂,部分未获3C认证的企业也会在自己生产的玩具上加贴“CCC”标志,因此市场上即使贴了“CCC”标志的玩具也未必安全。“有一个鉴别真伪的办法,就是登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网站http://www.cnca.gov.cn/cnca/cxzq/cccrzcx/index.shtml,点击CCC认证查询,输入玩具包装3C标志下面的数字,看看是否和包装上的信息对应,以查验3C认证是真是假。” 
5 y" D; h. {/ e9 s" A/ f( B: |- l. r
1 t0 E+ |# Y3 E% }5 |3 I" Z" Z( C1 }" m: S
|